我曾问自己,人们为什么对“道” “无为和为无为”特别感兴趣?我个人的体会是: 讲他们想他们时(无为和为无为),总能给我们带来一种说不出的平静与安慰,我想 这是老子的爱情和无为的力量吧!"乞求山路缩短,不如拔腿快走" 难道乞求无为的召唤,不如不乞求?!? |
什么是道法自然? |
道法自然,出口容易,听起来更容易,但明白其深懊的思想并不容易, 有人可能悟了 一辈子道也不明 道法自然是什么。 其实,不下几年修行的功夫,你是不会体会其中之真意的。 说评道法自然的人,看在老子的份上应当慎重一些。 难到道法自然就是让你什么都干吗?或什么都不干? 难到我遵循道法自然的思想教育儿子,就是儿子在杀人放火时也不管他吗? 难到你遵循道法自然的思想教育儿子,就是允许儿子,不上学,吃饱昏天黑吗? 难到我们遵循道法自然的思想教育儿子,就是让儿子,乱创红灯? 悟道之人都应明白,道法自然,就是按客观办事!该管不能不管,儿子杀人放火能 不管吗? 望子成龙是好,但不要忘记道法自然。。难到老子让你为而不争,你就不去与强盗争斗啦? 难到老子让你无为,你就什么都不做吗? 难道你给自己起个名字叫“常胜将军”你就不知天高地厚了? “道法自然”确实是随你便!但是。。。。 |
“损之又损”,是损在什么? |
不清楚损的是什么,怎可知“以至无为”的 无为??? 损所有后天对知识智慧的执 著。 损之又损是虚其心智,损掉的是所有的‘妄为’。 损的是太认真、太牵挂、 太爱了、太无情、以及所有与太有联系的事。 “损之又损”,损的是多余的、过量 的,不是没完没了的损。 损之又损,损到图穷匕手见无为了。 |
我知“道”与我不知“道” |
----我知“道”与我不知“道”,那是我们自己的事,别人只是看看 热闹罢了。 有 的时候,心诚则不一定知“道”,知“道”要有悟性。因此,求道者不要想一步登 天 ;行道者更要循序渐进,善于助人,还要有耐心。老子言:“千里之行,始于 足下”, 我的座右铭是: 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危险是安全的邻居! |
 |
人生: |
随风使舵,顺势而为; |
我命不凡,感知天音。 |
追求光明,乘势和光; |
不求平常,只 求自然。 |
|
 |
|
|
三位一体与自 然之道 众妙之门? |
圣父= 道; 圣子= 无与有(你与我);圣灵= 无为 |
众妙之门是无为!只有损之又损见明亮,才能步入 这个玄门。 |
读 《老子说清净心经》有感 |
内里,外表,肝胆照人!万法归一,圆融道合,平静为一。真 气安然荡漾,能上能下,来去自由。 |
知识与智慧 |
真正知识来自于学习所得的经验! 真正的智慧,来自于内视反观。 |
|
道象一阵阵风 |
----老子在道德经中,暗示我们在茫茫无际的大自然中,存在一种强曰:“道”的 灵 性。有时,人在某种状态下,你能感应到这个灵性的存在,当我们感应到那视之 不见,听之不闻,搏之不得的神灵时(DDJ ,14),我们是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 觉(也可说是气功的感应、效应)。你们可能有人说:“你这小子是犯神经 病了”, 我不否认你这么说我,因为我们确实看到很多走火如魔的人。如开飞机撞楼 的、跳 楼自杀的、自焚的、自我感觉天下第一的等等。但是,我个人在进入这种奇妙的状 态下,我的亲身体验是:有非常清醒的感觉,感到很满足我的现况,似乎恩恩怨怨 云霄雾散,博爱万物又非常感恩,甚至我感到今日或死或 生 无所谓 。但好梦不长, 由于我的血肉之身及以每天生活环境的变化,我这种感觉常常是来的 急去得快。我 总梦想能常把这种感觉留住,但是,我知道我还没有能力留住它!“风儿啊!多可 爱,阵阵地吹过来。道象一阵阵风,不知从哪里来,别问道从何来, 先问风从何来。 (这是我的感觉)” |
~欲速而不达与企求山路缩短,不 如拔腿快走~ |
生活的三部曲,第一步,把自己管理好;第二步,管理好家庭;第三步,有产业的把产业管理好,为别人 打工的,
做好本职工作。总之,穷人不必拼命地去致富而才能感到出人头地;富人也没必要 到处救济才能感到自己的富有与慷慨。
在行道人的行列中,如能在自身的修行上下功夫,如搞好夫妻(男女)关系;并在教育子女上,以及接人待物中,
都能给人做出好的榜样,多行不言之教,从而得到到事半功倍的功效,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到道的行列中!
修性、修行要融于生活中,不能全靠嘴皮的功夫!很多人只喜欢念经许愿,很少有行动。而不知有的时候却是:
“企求山路缩短,不 如拔腿快走”。
|
|
玄 之又玄 真可爱! |
~~对玄之又玄的追求是不能丢的。因 为,我从中尝到很多甜头。让我和我的 知音再 回顾一遍吧:“是这个窍妙使我高兴,是这个窍妙使我息怒;是这个奥妙, 使我不 断地接近无为。同时,也是这个奥妙,使我知道是老子的知识,在跟我开玩笑!请 让我们相信老子的"道"是真实的吧! 请相信每个人都不仅可以知"道",而且还能得 到"道"。所以,请那些想 知"道"的人,以老子道德经为侣吧,老子道德经中的天堂 是充满欢乐和希望的,在那里没 大没小,人人平等,吃喝玩乐, 无所不能。追求玄之又玄”在这里,我的意思是常做内视反关,静坐,瞑想等等方法。 |
不要太玄乎! |
看来“玄”字 真是太玄了。要想理解太玄的东西,正常一点的说法是:要在“平常 与空静”的心态下,去“感应”玄。其实了解“玄”不是很难,即:不要讲的太玄 乎! |
老子是人还是神? |
---真正做到无为的,可能只有老子。但是老子是人还是神?如果 说老子是神 , 哪 我就不多说了,因为我目前还没那么神,有关神的故事还是由神来讲吧!我想老子 是 人不是神,但是他会分身术,我乐观地相信,两千多年来,世界上以有千万个老 子, 布遍世界各地。他们不为名利,默默无闻地传道、行道。真人不露相吗? 既 然老子隐居,何必再露面。 |
老子是人还是书? |
老子是人读的书,老子不一定是写老子道德经的人。道德经是中国人的智慧,世界的 财富。 |
“宇宙大文章,原从孝友,古今名将相,来自读书。” |
抄一个是偷,抄两个是抢,抄三个是创作,抄百个就成经! |
老子就是众人的智慧,众人都可能当老子。我是众人中的一个,但我离老子很远。 |
龙争虎斗 |
---- 对我个人来说:我对道德经中的 政治争斗(政治论)的知识不感性趣。但是,我 在无意之中,也学了不少耍手腕的东西。如: 无绳约不可解、含沙射影、 绵里藏 针、刚柔相济、静中有动、不丢不顶、放长线钓大鱼、坐山观虎斗等等。 |
用与甩 |
我们不应当总抱住很多杂乱的概念方法,有的时候应该能用就用,不用就 甩(扔) 。 对待修炼的方法和态度法也一样,真经假经,玩玩练练,用用,就知道了。 |
无乐之乐 |
真正得到天机和真正亲临其境的人,根本没有博大与壮丽之感! 快乐之感,是凡人之感 ,圣人没有快乐与忧伤之感 。因此,别人无懈可击! 可惜,我们不是圣人,情有可原! |
真理? |
真理不在心里,不明真理才谈真理。不明道,才论道。“真理”,其实是“好经 验”,如同一首流行性歌曲;又如同是一场流行性感冒。好 景不长。 |
道德经中的精华 |
体会什么是无? 体会什么是有?体会什么是太?什么是微?什么是高?什么是底? 什么是你强?什么是我弱? 什么是明? 什么是亮? |
人从虎豹丛中健,天在山峦缺处明。道者反之动,弱者道只用。顺势而为。
|
道在路上? |
路是人走出来的,我不认为老子讲的道是路,发展的中的东西不是真东西,道是真 东 西。老子讲的道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绝的"仓库"。 其实,寻道没有错误,但寻多了会伤神,找女人也没有错,房事多了会伤肾。 顺自然吧。 |
有 关不可知论与不必知论: |
不可知论往往是什么都想知道的人所发出的怨言,往往这些人常感叹, 怀才不遇。其实,大千世界尽在言前,我们的思 维无所不至!不要有眼无珠,更不要有眼珠无脑,只要损之又损虚心好学,无形中你会发现,“不求而得”的现象!“欲速则不 达”和“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”,就有这种意思。内视反观是求知的好方法。 |
有关不必知论,是逃避现实的一种‘好’方法。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装 傻和自己欺骗自己。因为,讲话太肯定,所以,恒常四处碰壁. 不可知与可知是相互转化的, 如果你不爱转化的话,那你最好学着守中吧! “反与动”是求知的能量,同时也是知‘道’的 方法和途径 |
道德经的来龙去脉~~ 我敢把脑袋砍下来担保。如果以后再有新出土的<道德经>,肯定跟马王堆出土的 甲乙 本不一样,肯定是丢字、少字、添枝加叶。请大家想一想,1000年前的信息传递是 多么落后,2000年前就更别提了,2500年前呢? 大家对道德经的理解,应当报一种, 老子即我即老子之概念,老子的智慧,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智慧。 |
我现在瞎编一个故事,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。 老子在出函谷关时,只写了一个“道” 字,后来让关尹一发挥,在加上百姓一传一、 百传百,再加上统治者利用再利用, 再加上圣人、哲人整理再整理,就变成了今天 的5000字了! 还有帝王将相们对<道 德经>的演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中国历来不是 很民主,当官的说了算。唐玄宗硬 说老子是李家的祖宗! |
自古以来,富人与穷人;当权与篡权,总是闹的你死我活,<道德经>也几经磨难。 历史在书面上是很容易被篡改的。秦始皇的手下烧少了多少中国人的智慧?道德经 能死里逃生传到今天是什么原因呢?我觉得是中国人的“根”在道德经里面,你可 以砍中国人的头,但你很难除掉中国人的根。因此,今天我们所看到的<道德经>, 不管是哪个版本,都应当受到大家的尊重。但不要迷信! 老子在进函谷关前,传 说紫气东来。后来,写完5000字又一去不复返了。这是我们 2500年来,只能做出的 一个有关老子身世的结尾,亦很有道理及趣味! |
适应能力与无为 |
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,必定能有放弃“自是自见”的能力,常人受不了言论压力, 他受的了,别人寻短见轻生,他确阔步闲庭。适应性的特点是以顺为主,以己为附, 为而不持,行入流水。在适应力强的人身上,能看到四季百花,因此他能和各种各样 的人打成一片,并逐渐和谐共进。 从另一方面讲,适应力很强的人,并不是一位老好人,他并不明哲保身,常大公无 私。 他在锋芒毕露时,也能处在显赫的地位而不高傲。 总之,适应性强的人,具有荣辱不惊,能上能下的能力!即不象传说的老子那样隐 居,也不象传说的庄子那样清高而不愿做官,而是顺水推舟。 适应力强的人为而不争,顺势而为。近代邓小平是个据有很强适应力的人,他三起 三落,他的适应力不强怎能行。适应力伴随著无为而无不为。 适应无为,体会无为,得道无为,无为而无不为 |
感官控制?! |
感官是激情的来源,是喜悦的发源地,做为道家并不主张过度控制感官,因为道家提 倡自我认识,认识感官,身体力行,不做感官的奴隶,从这个角度上讲:食欲,性 欲,及各种物欲,实际上是无法完全得到满足的!! 因为,在性欲几小时之后,性 行为的欲望又会产生,这和食欲是很相似的。问题是我们为了生活,不能不吃饭, 我可以做几天的断食的抗欲修炼,但你很难保持十个月的断食修行。 |
可以说以性欲扑灭性欲的方法来控制性欲,似乎不是一件常事。相反,性行为越多, 性要求越大,相反,性行为越少,性要求越小。因此,老子从侧面上提示:“是以 圣人,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”。本人觉得如能明白性欲实际上是无法完全真 正得到满足的,反而,你的心灵深处,已得道满足*~这真要看各人的修行体验和悟 性了! |
虚无与自由 |
|
自由是自得自乐,不受感官奴役,心境上“可上 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”,才是自由。 |
初入道门? 分享我给武 友的一封信(E-MAIL ) |
|
大道至简而不简 |
太阳对咱们来说真是太有用了,不过求索任何事物应远离“太”子,如吃的太多、睡的太多、想的太多、太过兴奋、运动量太大、太爱她/他了等等。。哪应怎么活著呢? 我待以成熟的想法是:以吃好、睡好、运动量适宜为目的度过一生。吃好容易吗? 选择不好就不简单!睡好难吗?不做亏心事就不难的! 大道至简才为高见,空中妙有才成充实。有时做好事也应像喝水一样自然才成慈善。 |
更多感怀在我的微博 点击这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