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道德经 修道感悟 诗情画意 修炼健身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

老子原文“四十八章: 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之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无不为。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.

白话文:求学的人,其所学识一天比一天增加;求道的人,其心态不断消化后天的学识,把学识精简又精简,

以至最后到达无所多求的“无为”的境地。如果一个人能 够无为(即不妄为强为),这样任何事情都可以自然而然的行事了。

治理国家的人, 要经常以不骚扰民心为治国之本,如果经常扰害民众,那这个国家就不会治理好。

总概括(要点):表面看来,无为好象是一种消极的情绪,其实不然,无为正是用这 种 以退为进的方法,在前进中避开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,从而占据主动,如同打太极 一样,不丢不顶,沾连粘随,行如流水。
漫谈 无为~~
正 经的谈无为:
无与有,有为与无为,是道学的核心。修道最主要的方法是要体 悟无为,运用无为。 “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无为,无为而无不为”,老子的这一句话,调起了众 多修道人的口味!修道人如同上了钩的鱼,在水里“挣扎”,
什么是无为?
无为~~无为是道为, 道为是自然, 自然无为, 无为道然。
无为~~是思想上自由,行动上随机 应变 ,顺势而为。
无为~~来去自然,为而不持; 不正不斜,没有境界。
无为~~是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。无为也是无声无象的柔情,无为雷打不 动。  
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为(做),而是,尽量做符合自然的好事! 
~~无 为的心态与状态是开悟后的觉醒与沉默。人如果能进入良好的自然心态,不就能 无 所不为了吗?我们心中理想的自然心态是无私奉献与和谐善良的心态。从抽象的 道 法自然的角度来讲,好与坏,香与臭,有为与无为皆为自然的产物,只要能做到 没 有为而为的无为,就会有“无所不为”得无为的结果。无为的结果,不是盼 望 的目的与成果,而是化险为夷(如不产生争斗、残杀等),以及美丑为一,总概括 为 阴阳为一的道冲,守中的状态。
~~无为并不是以消极的态度做 事,无为而是有意识并带有积极的态度做顺道而为的事。 从我们生活的环境来讲,老子说“人法地”,这就是让我们应当顺应环境的变化, 有意地的去和众人、政界处好关系,而不是强硬的去改变已形成的规矩,这就是无 为而治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。无为,永不过时!
~~从心灵情感上来讲,老子 写<道德经>的心也是无为。81 章融会贯通,字字句句体 现出人的真情实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。因此,也可以说真诚真心,无私奉献就是 无为。总之,体悟无为能帮你自我发现,对无为认识的升华,可以提高你的洞察能 力 与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~~无为是一位“中”医师,它给你 开的药方,是可以帮你消除和衰减生活中所出现的 各种各样的烦恼,无为是先贤贡献给我们的大智慧。我们应当学会利用。
不正经的论无为: 
先骂老子!这个老东西,写完书就溜啦! 
吃饱了撑的,就论(辩)“道 ”;拉不出屎,就怨“道”; 没事儿,找事儿,能得” 道”。什么是知“道”?不懂装懂,就是(知)“道”! 老子很有为,注书立传, 正 常人! 什么是无为?神经病!多说废话!就是无为!
 
更高一层的无为是死亡的状态。人生就是苦海,你不想无为,你也在无为。 你不想死也要死。从时间上来讲,时间不对,有为变无为。人的有为与无为是听天 由命的。人怎样才能顺应自然去做为呢?这个问题不是只有“神道”才可知吗? “顺应自然去做为,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作为去做为”,这句话不是很矛盾吗?为了 自己 的作为去做为,是大自然(道)给与你的力量吧?!  

无为能力~~当人感到无能为力时,如你能保持镇静、顺应这种无能为力,无为就向你招手,无能 为力-- 就变成--无为能力。~得无为的捷径:
无招而善胜,就是无为的展示。问自己一万遍:“什么是无为?”,直到自己都不愿意问了,或忘记自己是在问什么了,哪时刻可能是无为现象!

(各位!请原谅我胡说八道)  

再谈无为感受~~
因受时间以及每个人的心境和认识程 度不同的影响,很有可能世界上有多少个人,就 有多少个无为的概念,老子的“损之又损,以至无为,无为而无不为”以及 “无为 而治”,是属于老子的个人心态。人的心境、心态,也随著个人的知识及修养的变 化而变化。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去接近道无为的心态。清净中必有无为,无为中 不必有清静。人常清净则自然得道;人常无为,生在闹事,也自然得道。
其实,明不明无为,并不能衡量这个 人对老子认识的高低。谁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。 我目前悟到的无为是自由,想说什么就说什么,我不想伤人,亦不愿别人害我。我 们确实不能说谁的无为是对和错。以前我常常有这种想法:“求玄同、讲无为、评 有为、死路一条!”因为,人世间的不同感受太多啦,求大同难呀!其实,我们应 当乐观一些,对在学习道德经中所得到的一点点体会和欣慰,就应当感到知足与满 足,知足常乐是很实用的修行方法。
祈祷之外应做些什么呢?
我曾问自己,人们为什么对“道” “无为和为无为”特别感兴趣?我个人的体会是: 讲他们想他们时(无为和为无为),总能给我们带来一种说不出的平静与安慰,我想 这是老子的爱情和无为的力量吧!"乞求山路缩短,不如拔腿快走" 难道乞求无为的召唤,不如不乞求?!?
什么是道法自然? 

道法自然,出口容易,听起来更容易,但明白其深懊的思想并不容易, 有人可能悟了 一辈子道也不明 道法自然是什么。 其实,不下几年修行的功夫,你是不会体会其中之真意的。 说评道法自然的人,看在老子的份上应当慎重一些。 难到道法自然就是让你什么都干吗?或什么都不干? 难到我遵循道法自然的思想教育儿子,就是儿子在杀人放火时也不管他吗? 难到你遵循道法自然的思想教育儿子,就是允许儿子,不上学,吃饱昏天黑吗? 难到我们遵循道法自然的思想教育儿子,就是让儿子,乱创红灯? 悟道之人都应明白,道法自然,就是按客观办事!该管不能不管,儿子杀人放火能 不管吗? 望子成龙是好,但不要忘记道法自然。。难到老子让你为而不争,你就不去与强盗争斗啦? 难到老子让你无为,你就什么都不做吗? 难道你给自己起个名字叫“常胜将军”你就不知天高地厚了? “道法自然”确实是随你便!但是。。。。 

“损之又损”,是损在什么? 
不清楚损的是什么,怎可知“以至无为”的 无为??? 损所有后天对知识智慧的执 著。 损之又损是虚其心智,损掉的是所有的‘妄为’。 损的是太认真、太牵挂、 太爱了、太无情、以及所有与太有联系的事。 “损之又损”,损的是多余的、过量 的,不是没完没了的损。 损之又损,损到图穷匕手见无为了。
我知“道”与我不知“道”
----我知“道”与我不知“道”,那是我们自己的事,别人只是看看 热闹罢了。 有 的时候,心诚则不一定知“道”,知“道”要有悟性。因此,求道者不要想一步登 天 ;行道者更要循序渐进,善于助人,还要有耐心。老子言:“千里之行,始于 足下”, 我的座右铭是: 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危险是安全的邻居!
人生:
随风使舵,顺势而为;
我命不凡,感知天音。
追求光明,乘势和光;
不求平常,只 求自然。
 
三位一体与自 然之道 众妙之门?
圣父= 道; 圣子= 无与有(你与我);圣灵= 无为 
众妙之门是无为!只有损之又损见明亮,才能步入 这个玄门。
读 《老子说清净心经》有感
内里,外表,肝胆照人!万法归一,圆融道合,平静为一。真 气安然荡漾,能上能下,来去自由。
知识与智慧
真正知识来自于学习所得的经验! 真正的智慧,来自于内视反观。 
 
道象一阵阵风
----老子在道德经中,暗示我们在茫茫无际的大自然中,存在一种强曰:“道”的 灵 性。有时,人在某种状态下,你能感应到这个灵性的存在,当我们感应到那视之 不见,听之不闻,搏之不得的神灵时(DDJ ,14),我们是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 觉(也可说是气功的感应、效应)。你们可能有人说:“你这小子是犯神经 病了”, 我不否认你这么说我,因为我们确实看到很多走火如魔的人。如开飞机撞楼 的、跳 楼自杀的、自焚的、自我感觉天下第一的等等。但是,我个人在进入这种奇妙的状 态下,我的亲身体验是:有非常清醒的感觉,感到很满足我的现况,似乎恩恩怨怨 云霄雾散,博爱万物又非常感恩,甚至我感到今日或死或 生 无所谓 。但好梦不长, 由于我的血肉之身及以每天生活环境的变化,我这种感觉常常是来的 急去得快。我 总梦想能常把这种感觉留住,但是,我知道我还没有能力留住它!“风儿啊!多可 爱,阵阵地吹过来。道象一阵阵风,不知从哪里来,别问道从何来, 先问风从何来。 (这是我的感觉)”
~欲速而不达与企求山路缩短,不 如拔腿快走~
生活的三部曲,第一步,把自己管理好;第二步,管理好家庭;第三步,有产业的把产业管理好,为别人 打工的,
做好本职工作。总之,穷人不必拼命地去致富而才能感到出人头地;富人也没必要 到处救济才能感到自己的富有与慷慨。
在行道人的行列中,如能在自身的修行上下功夫,如搞好夫妻(男女)关系;并在教育子女上,以及接人待物中,
都能给人做出好的榜样,多行不言之教,从而得到到事半功倍的功效,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到道的行列中!
修性、修行要融于生活中,不能全靠嘴皮的功夫!很多人只喜欢念经许愿,很少有行动。而不知有的时候却是:
“企求山路缩短,不 如拔腿快走”。
玄 之又玄 真可爱!
~~对玄之又玄的追求是不能丢的。因 为,我从中尝到很多甜头。让我和我的 知音再 回顾一遍吧:“是这个窍妙使我高兴,是这个窍妙使我息怒;是这个奥妙, 使我不 断地接近无为。同时,也是这个奥妙,使我知道是老子的知识,在跟我开玩笑!请 让我们相信老子的"道"是真实的吧! 请相信每个人都不仅可以知"道",而且还能得 到"道"。所以,请那些想 知"道"的人,以老子道德经为侣吧,老子道德经中的天堂 是充满欢乐和希望的,在那里没 大没小,人人平等,吃喝玩乐, 无所不能。追求玄之又玄”在这里,我的意思是常做内视反关,静坐,瞑想等等方法。
不要太玄乎!
看来“玄”字 真是太玄了。要想理解太玄的东西,正常一点的说法是:要在“平常 与空静”的心态下,去“感应”玄。其实了解“玄”不是很难,即:不要讲的太玄 乎!
老子是人还是神?
---真正做到无为的,可能只有老子。但是老子是人还是神?如果 说老子是神 , 哪 我就不多说了,因为我目前还没那么神,有关神的故事还是由神来讲吧!我想老子 是 人不是神,但是他会分身术,我乐观地相信,两千多年来,世界上以有千万个老 子, 布遍世界各地。他们不为名利,默默无闻地传道、行道。真人不露相吗? 既 然老子隐居,何必再露面。
老子是人还是书? 
老子是人读的书,老子不一定是写老子道德经的人。道德经是中国人的智慧,世界的 财富。 
“宇宙大文章,原从孝友,古今名将相,来自读书。” 
抄一个是偷,抄两个是抢,抄三个是创作,抄百个就成经! 
老子就是众人的智慧,众人都可能当老子。我是众人中的一个,但我离老子很远。 
龙争虎斗  
---- 对我个人来说:我对道德经中的 政治争斗(政治论)的知识不感性趣。但是,我 在无意之中,也学了不少耍手腕的东西。如: 无绳约不可解、含沙射影、 绵里藏 针、刚柔相济、静中有动、不丢不顶、放长线钓大鱼、坐山观虎斗等等。  
用与甩  
我们不应当总抱住很多杂乱的概念方法,有的时候应该能用就用,不用就 甩(扔) 。 对待修炼的方法和态度法也一样,真经假经,玩玩练练,用用,就知道了。
无乐之乐 
真正得到天机和真正亲临其境的人,根本没有博大与壮丽之感! 快乐之感,是凡人之感 ,圣人没有快乐与忧伤之感 。因此,别人无懈可击! 可惜,我们不是圣人,情有可原!
真理? 
真理不在心里,不明真理才谈真理。不明道,才论道。“真理”,其实是“好经 验”,如同一首流行性歌曲;又如同是一场流行性感冒。好 景不长。
道德经中的精华
体会什么是无? 体会什么是有?体会什么是太?什么是微?什么是高?什么是底? 什么是你强?什么是我弱? 什么是明? 什么是亮?
人从虎豹丛中健,天在山峦缺处明。道者反之动,弱者道只用。顺势而为。  
道在路上? 
路是人走出来的,我不认为老子讲的道是路,发展的中的东西不是真东西,道是真 东 西。老子讲的道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绝的"仓库"。 其实,寻道没有错误,但寻多了会伤神,找女人也没有错,房事多了会伤肾。 顺自然吧。 
有 关不可知论与不必知论:
不可知论往往是什么都想知道的人所发出的怨言,往往这些人常感叹, 怀才不遇。其实,大千世界尽在言前,我们的思 维无所不至!不要有眼无珠,更不要有眼珠无脑,只要损之又损虚心好学,无形中你会发现,“不求而得”的现象!“欲速则不 达”和“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”,就有这种意思。内视反观是求知的好方法。 
有关不必知论,是逃避现实的一种‘好’方法。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装 傻和自己欺骗自己。因为,讲话太肯定,所以,恒常四处碰壁. 不可知与可知是相互转化的, 如果你不爱转化的话,那你最好学着守中吧!  “反与动”是求知的能量,同时也是知‘道’的 方法和途径
道德经的来龙去脉~~ 我敢把脑袋砍下来担保。如果以后再有新出土的<道德经>,肯定跟马王堆出土的 甲乙 本不一样,肯定是丢字、少字、添枝加叶。请大家想一想,1000年前的信息传递是 多么落后,2000年前就更别提了,2500年前呢? 大家对道德经的理解,应当报一种, 老子即我即老子之概念,老子的智慧,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智慧。 
我现在瞎编一个故事,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。 老子在出函谷关时,只写了一个“道” 字,后来让关尹一发挥,在加上百姓一传一、 百传百,再加上统治者利用再利用, 再加上圣人、哲人整理再整理,就变成了今天 的5000字了! 还有帝王将相们对<道 德经>的演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中国历来不是 很民主,当官的说了算。唐玄宗硬 说老子是李家的祖宗!  
自古以来,富人与穷人;当权与篡权,总是闹的你死我活,<道德经>也几经磨难。 历史在书面上是很容易被篡改的。秦始皇的手下烧少了多少中国人的智慧?道德经 能死里逃生传到今天是什么原因呢?我觉得是中国人的“根”在道德经里面,你可 以砍中国人的头,但你很难除掉中国人的根。因此,今天我们所看到的<道德经>, 不管是哪个版本,都应当受到大家的尊重。但不要迷信! 老子在进函谷关前,传 说紫气东来。后来,写完5000字又一去不复返了。这是我们 2500年来,只能做出的 一个有关老子身世的结尾,亦很有道理及趣味!  
适应能力与无为
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,必定能有放弃“自是自见”的能力,常人受不了言论压力, 他受的了,别人寻短见轻生,他确阔步闲庭。适应性的特点是以顺为主,以己为附, 为而不持,行入流水。在适应力强的人身上,能看到四季百花,因此他能和各种各样 的人打成一片,并逐渐和谐共进。 从另一方面讲,适应力很强的人,并不是一位老好人,他并不明哲保身,常大公无 私。 他在锋芒毕露时,也能处在显赫的地位而不高傲。 总之,适应性强的人,具有荣辱不惊,能上能下的能力!即不象传说的老子那样隐 居,也不象传说的庄子那样清高而不愿做官,而是顺水推舟。 适应力强的人为而不争,顺势而为。近代邓小平是个据有很强适应力的人,他三起 三落,他的适应力不强怎能行。适应力伴随著无为而无不为。 适应无为,体会无为,得道无为,无为而无不为 
感官控制?!
感官是激情的来源,是喜悦的发源地,做为道家并不主张过度控制感官,因为道家提 倡自我认识,认识感官,身体力行,不做感官的奴隶,从这个角度上讲:食欲,性 欲,及各种物欲,实际上是无法完全得到满足的!! 因为,在性欲几小时之后,性 行为的欲望又会产生,这和食欲是很相似的。问题是我们为了生活,不能不吃饭, 我可以做几天的断食的抗欲修炼,但你很难保持十个月的断食修行。 
可以说以性欲扑灭性欲的方法来控制性欲,似乎不是一件常事。相反,性行为越多, 性要求越大,相反,性行为越少,性要求越小。因此,老子从侧面上提示:“是以 圣人,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”。本人觉得如能明白性欲实际上是无法完全真 正得到满足的,反而,你的心灵深处,已得道满足*~这真要看各人的修行体验和悟 性了! 
虚无与自由 
自由是自得自乐,不受感官奴役,心境上“可上 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”,才是自由。 
初入道门? 分享我给武 友的一封信(E-MAIL ) 
一一五你好:首先祝你生日快乐! 在电话中,我非常高兴你对“道”开始有了兴趣。 我今天想把我以前写的一些体会与你分享一下,你可以作为参考吧,同时,请你提 出宝贵见。我以下给你写的东西,是“看图识字”的形式,望你能明白,我不是又 在讽刺你,开个玩笑而以! 阴阳与太极、形意、八卦的关系!见图一、二,三。阴阳的轮廓如果没有一个圈, 似乎是不圆满的,因此完整的阴阳图案是由阴、阳与圈三部分组成。三者密切相关, 如在练太极拳时,动作上下左右都在一个圈中完成,周身动作要协调一致,俗话说: “不以规矩,难成方圆”!明白其中之道理,五行(形意拳)、八卦(八卦掌)之道理 也就迎刃而解了!
其实,形意、八卦主要讲的是方圆互变!圆为柔,为守,为静;方为刚 ,为攻,为 动!另外提示一下,太极主要是中轴运动,形意主要是立圆滚动(如车轮),八卦主 要是横圆转动(如转盘)。 其实,在太极,形意,八卦中,以上所说的三种运动都有,只是各有偏重,因此, 有太极,形意,八卦为一家之说(所谓内家拳)。 现在练瑜伽的人之所以比练太极拳的人还多,主要原因是瑜伽功法的内容简单明了, 吸引人的焦点与共鸣是练瑜伽能放松、健美(臭美)!还有就是在教瑜伽时,主要是 以启发学者的思路,兴趣为主!练是次要的!通过瑜伽,我们可自问一下:“练太 极健美吗(曲线)?”,“练太极能提高柔韧性吗”?“我们在教太极拳时,经常启 发学者的思路、兴趣吗??”! 其实,我们可能在教太极(也包括形意八卦)时,主 要把精力放在练练练!而没有放到启发,培养学者的兴趣上(道理上)!你想一想: 其实,很多刚开始想练太极的人,在心里上都有一些疑问与需求!这就要看我们能 不能满足她们的欲望需求啦!他们就象有病的 人一样,我们好比医生,他们需要我们帮忙!我们应当为他提供“药材”才行!我 在教太极时,常用我发明的一种英文字形-解释太极图的方法,其实是我瞎编的,因 为往深了想没有什么道理。但我心里知道,我没有在骗人,我主要是想开发学者的 思路,兴趣,同时,提高我们自身用英文与老外交流的方法!我的方法很简单,简 化为三个英文字母Start-Success--Stop,简化为三个SSS. 见图四 
Start =====开始、动、起式; 
Success=== 成功、S曲线是使阴阳圆满~合谐的因素,S曲线是动作过程,行程; 
Stop ======停止、静、收式。 
S曲线的寓意是很深的,如我们的一生是不会一凡风顺的,如果阴阳的中界是直线的, 哪将是多么的无味。。!如果太极、八卦、形意中没有S螺旋变化,还有练头吗?! 好了,我在SSS上的体会以及稀奇古怪想的法很多,今天就不跟你神砍了!如果你有 点兴趣,想让我多解释一下S线的“道理“,请来信或来电,再切磋!
另外你在电话中说;让我简单地给你介绍我所知道的老子道德经,其实,我是个半瓶 子醋,如果你想听,我就跟你瞎聊聊!首先我想简单给你介绍一下“道与内家拳的 联系”,请你明白,我一点都没有心让你喜欢道这个玩艺!我只是介绍一下,让你 借鉴一下!不过真心对你说:“道”学确实是所有武学的理论基础!连<孙子兵法>都 是受<道德经>的影响!其实,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“宗教”,是很不错得一种 宗教!我们中国人过的春节,就是按道教的年历定的! 
道教与道家的区别在哪里呢?! 
道教是把道学创始人老子当神一样崇拜,是宗教!
道家是把老子当成一名智者(不认为他是神),尊敬<道德经>,道家把“道”作为哲学 来研究!不是做为有组织的宗教信仰!道家在某种程度上讲,已跳出阴阳的圈圈!! 我倾向于道家学说!因为,道家随便,没那么多条条框框,是很逍遥自在的一种学 说!所以,请你不要觉得我在劝你进道教! 
顺便提示一下<道德经> 全文81章,共5000字,但其理论包罗万象(人生观,宇宙观, 养生观,政治、军事等等)!据说<<道德经>的翻译量与发行量仅次于圣经!中国的 <道德经> 才五千字(一小本)
目前任何一门宗教似乎无法完美解答“神为何建天堂地狱,为何人们总感谢神的恩赐, 而不抱怨神的无情,如天灾人祸,地震火灾等等?!但从<道德经>中你能找出答案 ~~从道的理论上看,天道(你理解为神也行)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种情感!从表象上看万物生生死死,死去活来,似乎没有价值。不过, 道确实有真正的无条件的爱,道象大海一样,无私并不讲回报地为我们提供生存所需,而道确默默无语,不求人们的赞扬!但大海一旦激怒起来,不管你是老 弱病残,道也是按照它的意图行事,而不因你是弱者而发同情心!总之意思是,它 的不仁,其实是公平不偏!它的不德,其实是大德!它的不爱,其实是宏爱!当然,要 理解这些哲理,还要多看一些道书才行!天(道)有德,但他的“德”,不是我们人 为定的道德标准!天道的德并不一定符合我们心中的道德标准! 现在我们所说的道 德是“仁义道德”不是天道道德!道德经中的“德”是合道的方法。怎么合道呢? 怎么才能与道同行?这就要看每人的悟性了!其实,很多从来没有看过道德经的人, 也有很多悟性很高的人,其智慧并不底于大学教授以及自以为是‘圣人 “的人!如你就是一例:那天你在电话中所说的知足常乐,就是很通“道”的人 讲的话,另外你说的遇到好事坏事都要保持冷静,这话讲的也很通道!!我应当也 向你学习!我的体会是得道明道之人,常常是荣辱不惊!无美丑之分,无善恶之分, 视金土为一。无为守中,按客观行事,顺势而为,适应性强,为而不争,常与自然 同行,善和谐! 你看合道之人的举动与练太极有什么两样啊!? 不丢不顶,似正非正,似斜非 斜,沾连粘随,动静相间,似江河大海滔滔不绝~~
另外,我个人觉得<道德经>不是出自老子一人之手,<道德经>是中国远古先贤们的 智 慧结晶!!我不主张个人崇拜,道德经的实质也是反对个人崇拜!老子道德经据说出现于2700年前,比基督,佛陀还早!另外,道教 的会标是阴阳八卦图,你看看是不是与你的八卦掌有血缘关系?可以说没有道教, 就没有太极,形意八卦!!五当山,峨眉山,华山都是道教圣地,你一定知道少林、 武当。武当拳宗是<道德经>,少林拳宗是<佛经>,印度的佛教进中国以来,由于受 道教的影响,形成了中国式佛教。佛家与道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,同时也有不同流 派!佛道不同之处是:佛家讲“清静心”,佛家信转生论,信有天堂地狱;道家讲 长生久视,讲自然无为,不求绝对,不走极端!天人 合一! 
有名的道家术语,你可能很熟: 如“一阴一阳,是谓道”,老子五千言中的佳句有: 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“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”,“弱者道之用,反者道之 动”,“有无相生,前后相随”,“曲则全,枉则直。” ,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 法道,道法自然”等等,你好象都很耳熟吧?!!你如有兴趣,以后我有时间,我 给你发一些别人或我翻译的白话<道德经>看看! 不过最后还是要看原文的!因为, 每人的翻译都不同!这也是有时使我头疼的地方,所以老子在第一章中,一开头就 来了一句:“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。。” 
对不起!我是不是讲的太多让你看的头疼啦!? 其实,我不是在给你写东西,我是 在把我所学的东西综合一下,如对你有帮助,那是算我“搂草打兔子-带捎的’!如 你感觉我讲的有很多废话,还请你原谅!我应当有自之明,下次我是不会再长篇大 论的! 友: 16/10/2006 
无为??
无为一词的解释方法有万千,并各有所悟,但一点可以肯定,能与无为同行的人,表 现在助人为乐,以苦为乐,荣辱不惊的特点!他们是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人! 与无 为同行的人还有一种常人做不到的化解矛盾的能力,即他们懂退懂进,不叫嚷,干 实事,信守不言之教。无论他们在哪里,都能看到他们“光彩”的一面。我认为~无 为是在心悟修行之路上必修的法门!在无为大道上行走的人越多,世界越安宁越和 谐。以修道为荣的人,应当与无为同行。 
其实无为与有为,有著密切的联系,如无为是指路灯塔,有为是航船;无为是 大脑,有为是躯体;无为是将领,有为是兵卒。从底层次的角度上讲,无为是带智慧 行事,而不是虚无渺茫。 
有为修炼中得无为,自然中得无为 
作为道家,修炼悟道要做自我牺牲(自愿自发的),为道日损,本身就是一种牺牲,为 道而牺牲,死而复活。  
无为的景象: 
无为而无不为,无为内涵有为,无为不急,也不慢,无为恰到好处,无为如钟摆,左 右摆动而不失中,不失中是因为它不着两边,在这种似懂非懂,似动非动,似静非 静的状态下,我们体会到“道”的吸呼,“无为”的景象。道孕育天地一尘不然, 无为清静守中不离道。 
和谐之心,无私无为 
无为虽然象“坐忘”,但不是“坐忘”。无为是一种“尽量”与大自然和谐的“思想 认识”,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,提高顺应势变的和谐能力(无为)。虽然,从广意上 讲你不想与自然和谐,你也将在自然中和谐。 在谈对无为的自我认识的“时刻”,真诚应放到第一位,所以要"尽量"排除“私心”, 不然,无为无谈! 没这个前提,你讲的再好,再有理,也没用! 无为是心传的。无 为是悟道者的情人。 
大道至简而不简
太阳对咱们来说真是太有用了,不过求索任何事物应远离“太”子,如吃的太多、睡的太多、想的太多、太过兴奋、运动量太大、太爱她/他了等等。。哪应怎么活著呢? 我待以成熟的想法是:以吃好、睡好、运动量适宜为目的度过一生。吃好容易吗? 选择不好就不简单!睡好难吗?不做亏心事就不难的!   大道至简才为高见,空中妙有才成充实。有时做好事也应像喝水一样自然才成慈善。

 

更多感怀在我的微博 点击这

 

 
老子道德经 修道感悟 诗情画意 修炼健身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